找到相关内容50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放生改变了我的命运

    活不长等症况,到现在身体好转,看得开、想得通、吃得香我深感放生是念佛功夫不得力者清净自心、成就功德、消除业障,辅助往生的下手处,起脚处;是忏悔业障最快的、钝根衰弱之人行得通的修行方式!这使我信心大增,...

    智生

    |戒淫|命运|放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0023592378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什么是摄心念佛?

    而神动,此则身逸而心安。但作事时,或难记数,则恳切直念。作事既了,仍复摄心记数。则憧憧往来者,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。大势至谓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利根则不须论。若吾辈之钝根,舍此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395111079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什么是十念记数念佛法?

    ,则恳切直念。作事既了,仍复摄心记数。则憧憧往来者,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。大势至谓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利根则不须论。若吾辈之钝根,舍此十念记数之法,欲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大难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信愿|念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9/21014318090.html
  • 素食文化:为什么僧人吃素造就了中国素食精致的烹调艺术?

    发生的错谬见解。 总括说来,三净肉的说法是渐教,若是依究竟正理解来说,佛法是不许食肉的,也就是说,利根的人听到三净肉的不了义教,就会举一反三地知道,不该吃肉的究竟内涵,而钝根的人,则必须等善知识进一步...

    佚名

    |僧人|素食|吃素|文化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6535336476.html
  • 后学对于佛法各宗互不相违的粗浅认识

    钝根凡夫,根器有限,必须依赖思维逻辑下手了解学习佛法义理。因此后世祖师慈悲,根据自己对佛法的证量见地与所得传承立各宗知见,目的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台阶,借助此方便逐渐契人真理的实相。却不是拿这个作为武器,...

    成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645548.html
  • “七处徵心”的问题

    在身个?或在中间?……地遍处寻觅。)而心的本性一点也不可得的话,即为通达心的无自性];   钝根之人,就从空处——即心上,  通过心成立的真实的显色和形的有无,心成立真实的所有内和外的处的有无,心...

    洛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649635.html
  • 《净土宗辞典》序

    不刊之论。  明清以来,净宗发展日益殊胜。即他宗大德,亦以此法门契时契机,而广劝学修。如天台宗谛闲法师谓:“……欲求一彻底解决之法,则净土尚矣。只因其他法门,实非今世钝根可办。如阿罗汉最利三年,最钝六十劫;...

    释昌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2052775.html
  • 起信

    权位菩萨,尚不能全知,怎可以博地凡夫,妄生臆断。  再看佛在世时有文殊普贤,佛入灭后有马鸣龙树,以及此土有智者、永明,都曾发愿往生净土,难道他们都是钝根?世尊在《大宝积经》中,劝父王净饭,并六万释种,都...

    李园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10053749.html
  • 三论宗判二教的原因

    ;大乘究竟无余为了义。  6、有边无边:约智慧说,诸佛之智无边际,为无边;小乘之智有际为有边。  7、顿和渐:就根机说,大乘是利根为顿教;小乘是钝根为渐教。  8、半字和满字:此约教理说,大乘法藏教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4554684.html
  • 天台宗通教的意义

    天台宗通教的意义   静 权   通教,钝根通前藏教,利根通后别、圆,通前通后,所以叫做通教。钝根的人依通教修行,未能见到真空理性,不能从空中见到不空的道理,结果,还只是灰身泯智,和藏教人证同样的真谛涅,所以说通前藏教。利根的人依通教修行,非但见到空理,而且还能见到不空的道理,这不空的道理便是中道佛性。这中道佛性又分两种:一种叫但中,一种叫不但中。但中是超出于空、有二边的中道,生死是有一边, 涅...

    静 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4560739.html